来源:热心网友 时间:2016-08-10
生物是理综考试中最简单的科目,高二学习的生物知识是高考经常考察的内容,因此必须掌握好高二生物知识点,为了帮助大家复习好高二生物知识,下面学大教育网为大家带来高二生物下册知识点-dna的粗提取与鉴定,希望大家能够认真阅读。
一、考点知识解读
1.实验原理
(1)粗提取原理:在nacl溶液浓度低于0.14mol/l时,dna的溶解度随nacl溶液浓度的增加而降低;在0.14mol/l时,dna的溶解度最小;当nacl溶液浓度继续增加时,dna溶解度又增大。
(2)纯化原理:dna不溶于酒精,但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溶于酒精。
(3)鉴定dna原理:在沸水浴条件下,dna遇二苯胺会被染成蓝色。
2.实验材料的选择及处理
(1)不选择猪血等哺乳动物的血液,因为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。
(2)需要在鸡血中加入抗凝剂——柠檬酸钠溶液,防止血液凝固。
(3)需除去鸡血中的血浆,因为血浆中无dna。
特别提醒:不同生物的组织中dna含量不同在选取材料时,应本着dna含量高、材料易得、便于提取的原则。
3.实验过程
步骤:提取细胞核物质→溶解核内dna→析出dna粘稠物→滤取含dna的粘稠物→dn a粘稠物的再溶解→过滤含有dna的氯化钠溶液→提取含杂质较少的dna→dna的鉴定。
操作要点:(1)2次加蒸馏水:第一次是在是为了使血细胞吸水膨胀破裂,加水后必须充分搅拌使血细胞充分破裂;第二次加蒸馏水是为了稀释氯化钠溶液。
(2)3次加氯化钠溶液:第一次加氯化钠后,必须充分晃动烧杯,使二者混合均匀,加速染色质中dna与蛋白质分离,使dna充分游离并溶解在氯化钠溶液中;第二次加氯化钠溶液也是为了dna的再溶解,这时溶液中的蛋白质含量已很少;第三次加氯化钠溶液还是为溶解dna。
(3)6次搅拌:除最后一次搅拌外前5次搅拌均朝一个方向:,并且在析出dna、dna再溶解和提取中,各步搅拌都要轻缓玻璃棒,不要直插烧杯底部防止dna分子断裂。
(4)3次过滤:第一次过滤,留滤液;第二次过滤,留粘稠物;第三次过滤,留滤液。注意这3次过滤都用纱布,获得沉淀物或粘稠物的通常为多层,获得滤液的纱布层数适当减少。
特别提醒:若以植物为实验材料,步骤上大致相同,在材料的处理上有几点不同:一是增加研磨步骤,目的是破坏细胞壁;二是加入洗涤剂,目的是溶解细胞膜及核膜;三是加食盐,可加速细胞膜及核膜的破裂。
4.实验注意事项
(1)用冷酒精浓缩和沉淀dna时所用的95%酒精,必须经过充分预冷后才能使用,冷酒精与含 dna的氯化钠溶液体积比是2:1 。如果用冷酒精处理后,悬浮于溶液中的丝状物较少,可将混合液放于冰箱中再冷却几分钟,然后再用玻璃棒卷起丝状物。
(2)鸡血细胞破碎以后释放的dna,容易被玻璃容器吸附,由于细胞内dna的含量本来就比较少,再被玻璃容器吸附去一部分,提取到的dna就会更少。因此,实验过程中最好使用塑料的烧杯和试管,这样可以减少提取过程中dna的损失。
二、典型试题赏析
例1 下列关于“dna的粗提取与鉴定”实验原理与方法的叙述,错误的是( )
a.dna在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随着溶液浓度的减小而减小
b.向鸡血细胞液中加入蒸馏水的目的是使其吸水涨破,释放出其中的dna
c.向滤液中加入冷却酒精的目的是除去dna中的杂质,纯化dna
d.向初步纯化的dna中加入二苯胺溶液,沸水浴后可观察到溶液显蓝色
解析:dna在0.14 mol·l-1的nacl溶液中溶解度最小,在低于或高于这个浓度的条件下溶解度都会增大。向鸡血细胞液中加入蒸馏水的目的是使其吸水涨破,释放其中的dna。利用dna不溶于酒精而蛋白质等杂质溶于酒精的原理,向滤液中加入冷却酒精可进一步将dna与蛋白质分离开,获得较纯的dna。鉴定dna的方法是向dna中加入二苯胺溶液,沸水浴加热,溶液变蓝。
答案:a
高二生物下册知识点-dna的粗提取与鉴定是学大教育网为大家带来的,希望大家能够经常巩固这些生物知识点,这样才能在考试的时候轻松的运用,从而取得好成绩。